为什么在单声道下进行混音如此重要?
- 作者:Mixing Monster
- 出处:https://mixingmonster.com/why-mixing-in-mono-is-important/
- 编译:安小匠
单声道混音,你或许有所耳闻。这是一种正逐渐流行开来的技术,能带来诸多益处,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众多混音工程师纷纷采用这种技术。
单声道混音,是混音流程中极为关键却又常被忽视的环节。它是确保混音在任何音响系统上都能表现出色的最简便方法,也能帮助你达到最佳的混音效果。单声道混音的好处不胜枚举。
单声道混音是你能得到的最棒的混音建议之一。在混音时,一定要运用这种技巧!
单声道混音的意思是什么?
单声道混音是一种在音频制作混音阶段所采用的技术。简单来说,音频工程师会在单声道模式下进行混音,也就是将立体声混音的左右两个声道信号同时输入到两个音箱中,而不是将左声道信号仅输入到左音箱、右声道信号仅输入到右音箱。
立体声音频被合并为单声道,这意味着听众不再能感知到两个不同的声道(左声道和右声道),而只能听到一个单一的声道(即中间声道)。
当两个音箱播放相同的信号时,声音的来源会被感知为位于两只音箱的正中间。这种现象也被称为“幻象(phantom)”单声道声音,因为在本例中,实际的声音来源——也就是工作室音箱——是放置在两侧的。
反之,如果左音箱和右音箱播放的是不同的信号,你就会感知到一个位于两只音箱之间的立体声音源,这被称为真正的立体声音源。
单声道混音本身是一个简单的操作过程,而且有很多实现方式,我们稍后会详细讨论。简单来说,就是在做出任何混音决策之前,先将音频轨道切换为单声道播放,无论是通过软件还是硬件来实现。
图 1 这张图,可以大致对比单声道和立体声两种模式下,听者如何感知声音的来源。单声道的声场会使听者感知到声音来自正中间,就像声音从摆放在中间的监听音箱传出的那样。(图片来源:本文译者根据原作者配图制作,背景图由豆包AI生成)
为什么单声道混音很重要?
单声道混音是你能得到的最实用的混音建议之一。它能帮你找出混音中的薄弱环节,并且让你轻松地加以修正,而这些细节在立体声混音时往往容易被忽略。单声道混音是打造整体感十足的混音作品的绝佳方式。如果你在整个混音过程中没有花足够的时间来用单声道进行混音,那么你很可能并没有得到最佳的混音效果。
那么,为什么它如此重要呢?首先,你可能会问:“如今谁还会用单声道听音乐呢?”答案是:很多人,而且是经常性的。听众常常处于不太理想的听音环境中,比如在公共场所、车内或健身房。
在不太理想的听音环境中,由于听众与音箱的角度不佳,他们可能会感受到左右音箱发出的声音音量不平衡。这种情况下,即使音频是以立体声播放的,听众感知到的也可能是一个纯粹的单声道信号。
超市经常使用单声道扬声器来播放音乐,便携式蓝牙音箱通常只配备一个扬声器(因此是单声道音频源),而且有些广播电台仍然会以单声道信号进行广播。
单声道混音,旨在确保音频信号的质量优良,从而为所有听众提供可接受的听觉体验,无论他们身处何地,无论他们使用何种播放系统。
单声道混音和立体声混音,哪个更好?
单声道播放系统仅使用一个扬声器来发声;而要创造出声音的方向性差异,从而让大脑感知到声场宽度并形成三维声音图像,则需要两个扬声器。
要确保音频混音在单声道和立体声中都听起来不错,唯一的方法就是在这两种播放场景中都投入专门的时间进行混音。
并不是说单声道混音就比立体声混音更好,反过来也是如此。混音工程师应该在混音过程的不同阶段分别进行单声道混音和立体声混音。
我们来看看在立体声混音时会发生什么。进行混音时,你同时聆听立体声音频轨道的左右两个声道,左声道信号传输到左音箱,右声道信号传输到右音箱。
这样一来,你就能感受到声音的宽度,还能分辨出声音源在空间中的具体位置(比如在立体声频谱右侧听到一把原声吉他)。
混音中的一些元素只有通过立体声聆听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比如某些基于时间的效果(例如在左声道和右声道之间交替的“乒乓”延迟〔ping-pong delays〕)。尽管混响效果也可以在单声道中被感知到(并且也可以在单声道中应用),但你也应该在立体声中检查它们的表现。
另一方面,当你在单声道模式下聆听时,混音中的每个音频源都会“重叠”,并被感知为一个居中、聚集在一起的信号。从混音工程师的角度来看,这其实并不一定是坏事,因为:
如果一个混音在单声道播放时听起来不错,那么当它以真正的立体声播放时肯定也会听起来很好,而且大多数情况下会更好!
混音中有一些关键要素需要定期在单声道模式下进行检查,相位抵消(phase cancellation)就是其中之一。相位抵消是一种音频现象,多个音轨的声波相互干扰,从而消除某些频率。
通过单声道混音,相位抵消的问题常常会暴露出来(比如左右声道硬声相定位〔hard panned〕的吉他声在立体声中听起来很好,但在切换到单声道播放时可能会“消失”),从而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译者注:这里的“左右声道硬声相定位”,指的是将两个音轨的声相分别调整至最左侧〔-100〕和最右侧〔+100〕的位置。)
混音中还有一个要素也必须在单声道模式下进行检查,那就是每件乐器或人声的响度平衡(loudness balance)。通过单声道监听,你可以确保所有声音都按照你期望的方式被听到。
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混音中不同音频源之间的频率重叠(frequency overlapping),也就是所谓的“掩蔽(masking)”现象,也必须在单声道模式下进行检查,因为这样更容易发现哪些元素在混音中相互“冲突”。
如何进行单声道混音?
当你在混音时,主要任务是找到众多不同元素之间的完美平衡。优秀的混音工程师会在混音过程的不同阶段,分别进行立体声和单声道混音。一般来说,你应该将大约50~70的时间投入到单声道混音中。
以下是将混音切换为单声道播放的四种方法:
- 将主总线(master bus)/主输出设置为单声道(例如,使用专用的声道模式按钮)。
- 设置一个作为子混音通道(submix channel)的总线(路由到主输出),并将其声相暂时设置为单声道。
- 在主输出上放置一个可以切换到单声道的插件。
- 激活支持单声道功能的音频硬件设备(如监听控制器)的单声道按钮。
图 2 一些DAW的主音轨(或主总线)混音器上会带有“立体声/单声道”切换的按钮。
图为REAPER的主音轨,橙色的按钮就用于切换这两种声道模式(橙色状态下为单声道)。(图片来源:本文译者)
虽然本文的目的并不是详细讲解如何正确地进行单声道混音,但以下是一个概览,帮助你开始行动,以获得最佳的混音效果:
如何进行单声道混音:
- 1. 整理音轨,并检查每条音轨的增益水平(增益设置)。
- 在你的混音工程中,整理你录制的音轨,并将它们有序分组。创建子混音(submix),检查每条音轨的增益水平。然后,将所有音轨的音量推子都设为零。
- 2. 在立体声模式下循环播放所有音轨,并根据喜好调整音量和声像。
- 这个过程需要花些时间,不应仓促完成。
- 3. 切换到单声道模式,重新调整音量和声像。
- 这个时候,你会听到所有音轨的声相都位于中央,重叠在一起。你要确保所有的音频源都能听到。
- 4. 在单声道模式下独奏播放所有的低频乐器,并单独平衡(balance)混音的低频部分。(译者注:这里的“平衡”,指的是响度平衡。调整各个低频乐器的音量,使其在整体混音中均衡协调。)
- 带有大量低频成分的音频源应当放置在立体声场的中央。
- 5. 再次切换回立体声模式,确认所有关于平衡的调整。
- 到这里,你的初始混音在立体声和单声道模式下都能有不错的听感。
- 6. 在单声道模式下应用混音处理过程。
- 接下来这个单声道混音阶段会比较长。再次切换到单声道模式,应用关键的混音处理(如均衡和压缩),同时检查相位问题和频率掩蔽。
- 7. 再次切换回立体声模式,应用效果器,例如基于时间的效果、混响等。
- 切换回立体声模式,应用那些需要在立体声环境下聆听的效果,例如基于时间的效果器(如延迟效果器)、混响。
- 8. 如有需要,应用音量和声像自动化,以进一步提升混音效果。
- 在进行自动化处理的过程中,时不时在单声道和立体声模式之间切换。(译者注:旨在检查混音的表现,因为自动化处理的过程〔尤其是声像自动化〕往往在单声道模式下才能听出问题。)
- 9. 在多种设备和平台上,以单声道和立体声模式重新聆听完成的混音。
- 确保你的混音在任何地方、任何设备上听起来效果都很好。
- 10. 最后,以立体声格式导出你的混音。
单声道混音的技巧
- 混音时,在单声道模式下投入大约50~70的时间。
- 始终牢记,如果一个混音在单声道模式下听起来不错,那么它在立体声模式下也会听起来不错。
- 尽量以低水平且稳定的音量电平进行混音,以最大化听觉感知,并防止损伤听力。
- 找到一个快速且便捷的方法,能够让你短时间内将音频播放切换到单声道(例如硬件按钮或插件开关)。
- 了解一下LCR混音理念(将元素的声相硬性设置到左声道、中央声道或右声道),这可以进一步提升混音的分离度和清晰度。
- 考虑购买一款专用的单声道工作室音箱,以便在单个音箱上检查你的混音效果。
单声道混音的好处
单声道混音能够简化流程,让你专注于混音中真正重要的部分。虽然这个过程可能不算是最令人兴奋,但它至关重要。在单声道模式下做出的混音决策往往能避免许多常见的混音错误,从而显著提升你的混音效果。
单声道混音的好处体现在:
- 混音的整体音量平衡和音调平衡得到提升。
- 确保在不同设备和不同环境中播放时的一致性。
- 揭示并可以修复混音中重叠元素的频率掩蔽和相位抵消问题。
- 平衡混音的低频部分。
- 让混音更加清晰且更具冲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