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方式 北京模块节】终极活动指南 Guide for Modular Commune Festival Beijing

续写传奇性能:Sennheiser MD 421 Kompakt 紧凑版全能麦克风评测

Alctron MP73EQV2 麦克风放大器 / 通道条评测:重现 Neve1073 的传奇声音

Ample Sound 发布「鼓-风雷」音源

便捷的无线音频体验:MIDIPLUS MS5 / MS6「TWS 真无线立体声监听音箱」

总线编组处理应用指南 + 处理帖士

iKnowMusic 添加于 2020-03-09 ·

分享到微信

暂无评论

对于将不同的乐器轨道进行总线编组处理是音频混音中不可获缺的一部分。相较于在每条轨道上逐一插入众多相同效果器的混音方式,利用总线进行编组处理,不仅可以让工作流程更为高效,并且让作品在自然度及音乐性上有所提升。

几乎所有“数字音频工作站”(DAW)会提供直观的音轨路由设置方式。不论是诸如“Pro Tools”这类使用信号流进行发送,较为浅显易懂的,还是像“Ableton”这类具有更多“衍生/元”(Meta)功能的,皆需要了解处理方式的建立手法和最佳使用时机,及这些处理手法能为素材带来哪些微妙的差别。

总线编组处理(Buss Processing)是让混音整体获得力度感及清晰度的关键,亦或是拯救平淡干瘪混音的捷径。

本文将会为您罗列一些常见乐器进行总线编组处理的案例,以便让您对其有所了解。

相位关联的音轨

在诸如使用一组麦克风拾取整套鼓组,使用一对麦克风拾取吉他“箱体”(Cab)亦或录制钢琴与弦乐四重奏的室内现场等案例中,这类需要摆放多支麦克风对某一个(或组)声源进行声音拾取的时候,将拾取下来的音轨进行总线编组处理是最为快捷的上手方式。无论您使用了多少支麦克风去呈现诸如鼓组或大钢琴之类的复杂乐器,说到底它依然还是一件乐器。所以,对这些轨道进行总线编组处理是确保将其视为“一件乐器”进行处理的前提。

因为,对其中某条单独轨道上,使用诸如均衡或压缩之类相对温和的处理手段,也会更改该条轨道与其他轨道之间的相位关系。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针对其内的单独轨道做出过多处理,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比起单独监听该总线编组中某个单独麦克风的问题,不如整体监听所录的声音,并找寻出现的问题来得更为实际。所以如果某支麦克风在拾取吉他箱体的时候,吉他音色过于明亮的话,其问题不在于这只麦克风,而是吉他整体音色过亮,以下例子中会详细说明。

在当前例子中,我尝试将所有拾取该吉他箱体的麦克风进行总线编组,方便统一处理。然后直接加载我在电吉他上惯用的均衡器“Trident A-Range”(来自Trident A-Range模拟调音台的均衡模块,我在‘Big Bad Sound’的时候直接用调音台做,但在家的话,我就用它的UAD插件版)。所做的处理是将产生刺耳感的3KHz左右的中高频控制住,然后在10KHz左右的高频做一定的衰减,这样就可以让该电吉他听上去没有这么的明亮了,另外我也使用来自“Soundtoys”公司的“Decapitator”模拟饱和器,它可以给主音吉他带来额外的厚重感及颗粒感。


图1


图2

处理前(音频),试听附件:01.TPAF_SM-Ld-Gtr_Before.wav
处理后(音频),试听附件:01.TPAF_SM-Ld-Gtr_After.wav

同样地,如果我们所拾取到的鼓组听来感觉很呆板,有诸多的中频浑浊或在低频处缺乏力度感,相信利用总线编组的方式进行处理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手段。

现在,我们可以试听一下以下这个例子。在当前整套鼓组已然全部路由到了一条总线轨中,在该总线轨上加载了来自“FabFilter”公司的“Q3”均衡效果器,在中频和中高频对应的位置做了一些衰减以控制浑浊(中频)和刺耳感(中高频)。然后使用来自“UAD”公司的“API 2500 Buss Compressor”总线压缩效果器(处理鼓组我最为钟爱的压缩)压掉3个dB。最后使用来自来自“UAD”公司的“Studer A-800 Emulation”磁带开盘机模拟器添加一些饱和度及“粘粘融合度”(Glue)。


图3


图4


图5

处理前(音频),试听附件: 02.TPAF_Drum-Buss_Before.wav
处理后(音频),试听附件: 02.TPAF_Drum-Buss_After.wav

以上针对整套鼓组的处理均在总线上完成。不过经过这样处理后,听上去还是有些浑浊而且缺少打击感。所以为了它听起来更紧实,我针对其内的某些轨道做了“平行压缩”
此外,假如我们需要拾取室内现场演奏的话,诸如使用两支麦克风拾取吉他弹唱这类,最好的方式还是使用总线编组处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处理不能过猛,尤其是压缩,在这样的情况下,做轻微处理反而有“内味”。

叠加录音音轨及与和声音轨

对于叠加录音音轨及和声音轨,这部分素材最好都将其各自发送到对应的总线上,进行统一处理。因为,一旦它们是在同一室内进行拾取的话,也会产生相位问题。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它们最好还是路由到各自的总线上进行统一处理比较好。

对于人声和声及诸多乐器齐奏相同旋律的情况,也就是那种典型的“气口”十分接近的乐器或人声,将它们进行总线编组处理的好处,就是会对提升整体混音的听感,另外也方便进行统一处理。

在下例中,我将六轨和声假声路由到一个总线轨中,然后使用来自“UAD”公司的“Neve 33609”压缩效果器做压缩处理,个人认为该效果器在动态控制上可谓是数一数二的,尤其用于叠加人声总线压缩处理上。


图6

(音频),试听附件:03.TPAF_SM-BG-Vox_BEFORE.wav
处理后(音频),试听附件:03.TPAF_SM-BG-Vox_AFTER.wav

Marmalade Mountain来自“UAD”公司的“Blue Stripe 1176 Plugin”1176压缩效果器,这里我们使用了相对快的“起始/释放时间”以及高比率的压缩比(我比较喜欢在主音吉他上将压缩比设置成12:1或20:1)。虽然“1176”比我常用的总线压缩处理起来的感觉要更猛烈一些,但是对于该例来说,我们将这三轨电吉他看做一件乐器,所以我直接按照处理电吉他的常规方式做了处理。另外,除了“1176”之外,我还加入了来自“FabFilter”公司的“MB”多段压缩效果器,将处在高频的失真音色及中低频的动态,皆掌控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图7


图8

处理前(音频),试听附件:04.TPAF_Stacked-Guitars_After.wav
处理后(音频),试听附件:04.TPAF_Stacked-Guitars_Before.wav

与节奏相关的部分音轨

在叠加录音音轨及和声音轨案例中,总线内的那些轨道均符合一个特点,就是它们的节奏或频率都差不多,亦或在同一节奏下弹奏同样(或相关)音高的内容。不过,对于那些只在节奏上有关联的乐器也可以进行总线编组处理。

最为常见的案例就是对诸如沙锤或铃鼓之类的“辅助打击乐器”(Auxiliary Percussion)的处理方式,它们一般会与鼓组的其他部分编入总线。为了保证其充分的音量电平,我们需要将整个律动组乐器视为一个处理单元,使用“音量最大化效果器”(Maximize)增加其冲击感同时,也可以加强各乐器间的粘粘融合度。

在下例中,贝斯与节奏吉他均与底鼓相关联(节奏吉他是相较于与军鼓来说,与底鼓更为亲密)。先使用来自“FabFilter”公司的“Q3”均衡效果器,去掉律动组中一些浑浊的地方(与之前案例中的对鼓组处理的那样),接着再加入“SSL G Buss Compressor”(UAD或Waves这两个厂牌都很赞)总线压缩效果器,将贝斯、底鼓及节奏吉他齐奏的部分压掉2个dB。使用较慢的“起始时间”(Attack 30ms)可以压缩器在底鼓发声的瞬间进行压缩,让整体律动组变得更为紧实,冲击力更强。相对快的“释放时间”(100ms),可以让鼓组更具呼吸感,让它们在遭受重度压缩之前留有充分的缓冲空间。最后加上来自“UAD”公司的“Studer A-800 Emulation”磁带开盘机模拟器,提升律动的粘粘融合度的同时,在低频做了一些巧妙地塑性,让这三件乐器更好地融为一体。


图9


图10


图11

处理前(音频),试听附件:05.TPAF_Groove-Buss_Before.wav
处理后(音频),试听附件:05.TPAF_Groove-Buss_After.wav

与频率相关的部分音轨

对于那些在节奏上不是很匹配,但共享某段“频率范围”(Frequency Content)的素材也会使用到总线编组处理。这里所符合共享“频率范围”的轨道,是指那些相比叠加及和声轨更为宽泛的轨道。该类型的轨道比起音高上的关联度来说,更为重要的是在频率上的共享(或重叠)。

以下列举的弦乐案例中,其弦乐部分大致可分为两类织体元素(该作品是由Nick Sen和Dan Rosen两位作曲家谱写)。一类是重复度高、节奏感强的“断奏”(Staccato),另一类则为具有旋律性的延绵型“连奏”(Legato)。

这两类织体元素均由高低弦乐声部组成。所以不论高低声部之间的音域跨度有多大,在混音时,断奏弦乐组和连奏旋律组皆可以按照共享“频率范围”的原则进行总线编组,将它们提亮。另外,这些大提琴和小提琴素材的空气感及运弓结合度上区别不大。

基于该总线下的素材其演奏的节奏非常不同,所以在总线压缩上不能处理过多。关于这里的总线压缩,我使用的是来自“UAD”公司的“Shadow Hills Mastering Compressor”母带压缩器,在“镍”(Nickel)模式下,可以提亮高频的同时也让整体混音更具音乐性,而且在左右声道的压缩量均控制在1个dB左右。另外,使用“Pultec EQP”均衡器可以添加一些空气感,最后使用来自“FabFilter”公司的“Q2”均衡效果器去除中频浑浊部分。


12


图13


图14

独奏(音频),试听附件:06.TPAF_String-Buss_Soloed.wav
在整体混音中试听(音频),试听附件:06.TPAF_String-Buss_Full.wav

值得注意的是,我将弦乐断奏组编入总线前,已然单独做了相当猛的压缩,这么做的原因也很简单,只是不想让这个猛压缩影响到连奏旋律组的动态表现(另外这部分我们也是想将其提亮的)。以下试听音频是在经过“DBX 160 Compressor”压掉5个dB的压缩量的弦乐断奏组。

(音频),试听附件:06.TPAF_String-Buss_Stacc-Solo.wav

根据器乐重要优先级处理

在混音中,还有一个进行总线编组处理的情况,就是按照编曲中的器乐(含人声)重要优先级进行编组处理,这样可以很好地控制它们的动态范围。目前在一首歌中,想必人声是最为重要的,包含主人声,主人声叠加及背景和声。不过虽然它们是最为重要元素,但在不影响编曲其他部分的情况下,人声的提升空间还是很小的。

在以下人声总线编组处理的案例中(素材是来自乐队“The Rose Petals”乐队),其人声总线内部轨道构成形式是这样的,主人声、叠加人声,及和声和在副歌中的“Ohh”。在它们的人声总线上使用的是来自“UAD”公司的“Neve 33609”压缩效果器,可以有效防止这些人声听上去过于臃肿,将整体混音吞没。


图15

独奏(音频),试听附件:07.TPAF_c3_vox-buss.wav
在整体混音中试听(音频),试听附件:07.TPAF_c3_full.wav

同理,我们可以将一些诸如节奏吉他、键盘、采样及合成器等,辅助主元素的器乐素材进行总线编曲处理。编组后,我们可以在其总线上做均衡高低切,为诸如人声、主奏乐器、贝斯或底鼓等让出必要的频率空间。

在下例中,我将节奏及主音吉他、管风琴、合成铺底音色编成一组,然后使用来自“FabFilter”公司的“Q3”均衡效果器,做了低切以底鼓和贝斯腾出空间,另外在人声基频的位置做一定的衰减。有针对性地做一些频率衰减及滤波均衡处理,可以为其他重要的乐器创造更多的频率空间。


图16

独奏(音频),试听附件:08.TPAF_v2_Inst-Buss.wav
在整体混音中试听(音频),试听附件:08.TPAF_v2_full.wav

在另外一个Nick Sena和Dan Rosen作曲案例中,我将铜管部分和弦乐部分编入一组进行总线编组处理。对于目前来说,铜管和弦乐的较低音域旋律线需要在乐曲高潮时得到充分展示,感受它们所带来的能量,但尴尬的是它们目前与HipHop鼓组及合成器的低频相重叠,且有强烈的竞争关系。

所以,我在该总线上使用了来自“FabFilter”公司的“Q2”均衡效果器,在80Hz附近的位置开启“MS”(中置/两侧)模式,在中置声道上做了一个极深的衰减(看图可知,Q值相对大衰减量也比较猛),两侧声道则毫不影响。这样所带来的结果就是,这些单声道的贝斯和底鼓可以很好地呆在中置声道的低频位置,而且也保证了两侧声道的管弦乐所带来的低频能量,并且在整体的听感上声场更为拓宽了。

我们可以先试听一下处理先后的区别,然后再感受一下将他们放入整体混音中的感觉


图17

处理前(音频),试听附件:09.TPAF_Orch-Buss_Solo-Dry.wav
处理后(音频),试听附件:09.TPAF_Orch-Buss_Solo.wav
整体试听(音频),试听附件:09.TPAF_Orch-Buss_Full.wav

总结

每首音乐作品皆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以上给出的处理贴士并非万能灵药。可以这么说,只有理解了器乐之间的总线编组的根本原因,且了解如何在这些总线上对做对应的处理,您才能让素材更好得凝聚在一起,长此以往所混出的音乐会听上去更自然、具有音乐性。

另外,也要理解不同乐器的频率可以怎么融合、以及其竞争关系。当然,这也是在混音中塑造乐器特色的第一步。不过,本文能为您带来的这些方法,能帮助您鉴别自己的作品,从而让您的作品听起来更结实有冲击力,并且更加明朗清晰。

 

Danny Echevarria是一位在洛杉矶土生土长的音乐制作人、音频工程师。如果他没在琢磨自己的接手的混音工作,或者不在洛杉矶的某个酒吧音乐舞台上做小提琴的演出,那么他一定沉浸在山间享受着新鲜空气和自然风光。

 



本文出自《midifan月刊》2020年02月第167期

 

可下载 Midifan for iOS 应用在手机或平板上阅读(直接在App Store里搜索Midifan即可找到,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直接下载),在 iPad 或 iPhone 上下载并阅读。

 


暂无评论